2013年不同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防效试验总结
红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
1 试验目的
研究不同杀菌剂百泰牌(唑醚·代森联)、辉泽牌(氟环唑)、龙灯·统旺(多菌灵)、日曹牌(甲苯托布津·甲基硫菌灵)、百功牌(咪锰多菌灵)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,选出适宜我区对花生叶斑病防效高的药剂。
1.1 百泰巴斯夫(中国)有限公司(唑醚·代森联):总有效成分含量:60%,吡唑醚菌酯含量:5%,代森联含量:55%,剂型:水分散粒剂,低毒,每季作物喷3次,间隔14天。
1.2 辉泽(氟环唑):氟环唑有效成分含量12.5%,剂型悬浮剂,微毒,产品性能(用途):本品属三唑类杀菌剂,通过抑制甾醇的生物合成而起作用,其不仅具有很好的保护、治疗和铲除活性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最大化、提高产量及改善品质,本品可有效防治小麦锈病、水稻稻曲病、香蕉树叶斑病。
1.3 龙灯·统旺牌(多菌灵):低毒,有效成分含量:500克/升,杀菌剂,剂型:悬浮剂,净含量:25毫升。(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)。产品性能:本品为内吸性杀菌剂,有内吸治疗和保护作用,悬浮剂,颗粒微细,粘附力强,耐雨刷,持效期较长。使用技术和使用方法:花生的叶斑病使用制剂用药量为500-625毫无/千克,800-1000倍液喷雾,发病初期开始喷药,喷洒2-3次,每次间隔7-10天,悬浮剂可能会有一些沉淀,摇匀后使用不影响药效。
1.4 日曹牌(甲苯托布津·甲基硫菌灵):有效成分含量500克/升,剂型悬浮剂,产品性能:①甲基硫菌灵是内吸杀菌剂,对作物的病害有预防、治疗作用。②较耐阳光、耐雨水冲刷,残效期较长。③本剂最适合超低容量撒法,能使用飞机、拖拉机等大动力喷撒机械,也可以使用一般背负或喷雾器喷雾。④悬浮剂型,颗粒微细,在植物上的粘附力较强,耐雨水冲刷。(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)。
1.5 百功牌(咪锰多菌灵):总有效成分含量59.7%,多菌灵含量13.5%,咪鲜胺含量46.2%。(咪鲜胺锰盐含量50%),剂型:可湿性粉剂(低毒),产品性能(用途):本品是咪唑类与苯并咪唑类杀菌混剂,主要通过抑制甾醇的生物合成及菌丝细胞分裂而起作用,本品兼具咪鲜胺锰盐和多菌灵的优良特性,具有内吸、传导、预防、保护、治疗和铲除活性等,本品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,使用剂量:小麦赤霉病324.8-354.3克/公顷。21.6-23.6克/亩,使用方法茎叶喷雾,小麦抽穗至扬花期赤霉病发生初期施药效果最佳,间隔7天施药一次,可施用2次,大风天或预计1小时内降雨,请勿施药(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)。
2 试验地点
2013年度花生应用百泰牌、辉泽牌、龙灯·统旺牌、日曹牌、百功牌药效试验旱地露地栽培安排在红安县城关镇陈升庙村、潘陈家(九组)进行,质地为砂壤,肥力均匀,排灌方便,试验远离牲畜、大树、高大建筑物和村庄。
3 试验设计
3.1 喷施百泰(60克/亩),兑水50公斤
3.2 喷施辉泽(45克/亩),兑水50公斤
3.3 喷施龙灯·统旺牌(50ml/亩),兑水50公斤
3.4 喷施日曹牌(100ml/亩),兑水50公斤
3.5 喷施百功牌(20克/亩),兑水50公斤
3.6 喷施清水(ck)
喷洒药剂要做到叶面的正面、背面都要喷施。
4 试验实施与结果
4.1 旱地露地栽培
4.1.1 旱地露地栽培花生喷洒百泰、辉泽、龙灯、日曹、百功、喷清水的实施。
栽培方式:平作
供试品种:远杂9102
前茬:冬闲田,去年种植一年一熟制花生
试验田于冬前翻耕起板,2013年4月26日翻耕,一犁两耙,共两犁两耙,4月27日晒种一天,4月28日花生剥壳精选,去烂、虫、杂、瘪、芽仁。4月29日平整田块,开厢,厢东西向,规划大区,试验田总面积1.2亩。
2013年4月29日基施湖北鄂中丰神农资有限公司产丰神牌尿基型30%(16-7-7)湖北化工华丰牌30%复合肥50kg/666.7m2,瑞士龙沙有限公司产禾盛硼400g/666.7m2,山西化工农药实验厂出品欣苗牌辛硫、甲拌磷600g/666.7m2,开沟规划小区,小区净面积13.34m2,每小区200穴,每小区10行,行长4.6m,行距29.0cm,株距230cm。穴播双仁,穴深2-3cm,细浅盖,5月10日缺苗补种,供试药剂:①总有效成分含量60%,吡唑醚菌酯含量5%,代森联含量55%的百泰(巴斯夫欧洲公司);②氟环唑,有效成分含量12.5%的辉泽(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);③有效成分含量500克/升,龙灯·统旺牌(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);④(甲基托布津·甲基硫菌灵)有效成分含量500克/升日曹牌(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);⑤咪锰·多菌灵总有效成分含量59.7%,咪鲜胺含量46.2%,多菌灵含量13.5%的百功牌(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);⑥清水(ck)。
试验设百泰60克/亩兑水50公斤喷雾,辉泽45g/亩(有效成份)兑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,龙灯·统旺50ml/亩兑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,日曹甲基托布津100ml/亩,每亩4包兑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,百功20g/亩,叶面喷雾清水对照6个处理,每亩2包,随机区组排列,3次重复。试验条件基本一致,各小区管理按正常田间管理规范进行。使用手动喷雾器,于花生叶斑病发病期6月10日第一次750kg·hm-2药液对花生正反叶面喷雾,至药液滴下,于喷药前进行病情基数调查,每小区跳跃式取样,间隔3行调查1行(10株),每小区调查30株,依据国际半干旱作物研究所(ICRISAT)九级标准,以株为单位,具体标准如下:
发病病级
|
症状描述
|
叶面各损失率(%)
|
1
|
无症状
|
0
|
2
|
下部叶片有较大病斑,没有落叶
|
1-5
|
3
|
下部叶片有许多病斑,落叶明显,中部叶片有少量病斑
|
6-10
|
4
|
中下部叶片都有病斑,下部叶片较重
|
11-20
|
5
|
中下部叶片全部发病,下部落叶达50%
|
21-30
|
6
|
中下部叶片发病重,中部和下部叶片都有落叶,上部叶有病斑
|
31-40
|
7
|
中部和下部叶片病斑严重,上部叶片也有病斑,中部和下部叶片落叶严重
|
41-60
|
8
|
中、下部叶片全部脱落,上部叶片病斑严重,也有落叶
|
61-80
|
9
|
几乎全部落叶,仅剩上部少量带有病斑的叶片
|
81-100
|
4.1.2 药效计算方法
病指={[∑(各级病株×相对级数值)]/(调查总株数×9)}×100
防效%=[1-(空白对照区药前病指×处理区药后病指)/(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指×处理区药前病指)]×100
8月25日各小区同时收获,花生植株和荚果单摘单晒,称重计产,从表中可以看出,5种药剂对花生叶斑病平均防治效果均在24.8%-37.6%,对花生叶斑病防治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。
2013年花生叶斑病试验田间排列图
Ⅰ
|
①
喷施百泰牌
|
②
喷施辉泽牌
|
③
喷施龙灯牌
|
④
喷施日曹牌
|
⑤
喷施百功牌
|
⑥
喷施清水(ck)
|
Ⅱ
|
③
喷施龙灯牌
|
⑥
喷施清水(ck)
|
⑤
喷施百功牌
|
②
喷施辉泽牌
|
①
喷施百泰牌
|
④
喷施日曹牌
|
Ⅲ
|
⑤
喷施百功牌
|
④
喷施日曹牌
|
①
喷施百泰牌
|
⑥
喷施清水(ck)
|
③
喷施龙灯牌
|
②
喷施辉泽牌
|
表1: 不同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防效表
平均
病指
|
名次
|
处理
|
平均防治效果
|
Ⅰ
|
Ⅱ
|
Ⅲ
|
显著性水平
|
0.05
|
0.01
|
54.81
|
5
|
①百泰牌
|
25.3
|
25.31
|
25.30
|
25.32
|
a
|
A
|
65.18
|
4
|
②辉泽牌
|
25.8
|
24.75
|
26.65
|
25.85
|
a
|
A
|
65.56
|
1
|
③龙灯·统旺牌
|
37.6
|
37.62
|
37.26
|
37.86
|
ab
|
A
|
63.59
|
3
|
④日曹牌
|
27.6
|
26.46
|
37.98
|
28.24
|
b
|
AB
|
56.67
|
2
|
⑤百功牌
|
35.4
|
34.49
|
35.01
|
36.82
|
bc
|
B
|
87.78
|
6
|
⑥清水牌
|
|
|
|
|
c
|
C
|
表2: 不同杀菌剂防治叶斑病对花生产量的影响表
处理
|
Ⅰ
|
Ⅱ
|
Ⅲ
|
Tr
|
Yr
|
折亩产
荚果(kg)
|
比对照
增产
|
增幅(%)
|
位次
|
①百泰牌
|
4.8
|
4.3
|
4.5
|
13.6
|
4.533
|
226.7
|
26.7
|
13.35
|
5
|
②辉泽牌
|
4.6
|
4.8
|
4.8
|
14.2
|
4.733
|
236.7
|
36.7
|
18.35
|
4
|
③龙灯·统旺牌
|
5.3
|
4.9
|
5.5
|
15.7
|
5.233
|
261.7
|
61.7
|
30.85
|
1
|
④日曹牌
|
4.8
|
4.9
|
4.9
|
14.6
|
4.866
|
243.3
|
43.3
|
21.62
|
3
|
⑤百功牌
|
5.2
|
5.3
|
5.0
|
15.5
|
5.166
|
258.3
|
58.3
|
29.15
|
2
|
⑥清水(ck)
|
4.0
|
4.1
|
3.9
|
12.0
|
4.000
|
200.0
|
|
|
6
|
TR
|
28.7
|
28.3
|
28.6
|
85.6
|
28.531
|
|
|
|
|
变 量 分 析 表
变 因
|
DF
|
SS
|
MS
|
F
|
F0.05
|
F0.01
|
区组间
|
2
|
0.0144
|
0.0072
|
|
|
|
处理间
|
5
|
3.0911
|
0.61822
|
15.4981*
|
3.33
|
5.64
|
机 误
|
10
|
0.3989
|
0.03989
|
|
|
|
总变异
|
17
|
3.5044
|
|
|
|
|
SE= 
新复极差测验最小显著极差表
P
|
2
|
3
|
4
|
5
|
6
|
SSR0.05
|
3.15
|
3.30
|
3.37
|
3.43
|
3.46
|
SSR0.01
|
4.48
|
4.73
|
4.88
|
4.96
|
5.06
|
LSR0.05
|
0.363195
|
0.38049
|
0.3886
|
0.3955
|
0.3989
|
LSR0.01
|
0.516544
|
0.545369
|
0.5627
|
0.5719
|
0.5834
|
产 量 差 异 表
品 种
|
产 量
(公斤/区)
|
差 异
|
5%
|
1%
|
①百泰牌
|
5.233
|
a
|
A
|
②辉泽牌
|
5.166
|
a
|
A
|
③龙灯·统旺牌
|
4.866
|
ab
|
A
|
④日曹牌
|
4.733
|
b
|
AB
|
⑤百功牌
|
4.533
|
bc
|
B
|
⑥清水(ck)
|
4.000
|
c
|
C
|
品
种
|
单株结实情况
|
主
茎
高
(cm)
|
侧
枝
长
(cm)
|
分
枝
数
(个)
|
亩
产
量
(kg)
|
百
果
重
(g)
|
百
仁
重
(g)
|
出
仁
率
(%)
|
饱
果
重
率
(%)
|
饱
仁
重
率
(%)
|
荚
果
饱
满
度
(%)
|
平
均
防
治
效
果
(%)
|
总
果
数
(个)
|
饱
果
数
(个)
|
秕
果
数
(个)
|
芽
果
数
(个)
|
烂
果
数
(个)
|
单
株
生
产
力
(g)
|
①百泰牌
|
9.4
|
8.0
|
1.1
|
0
|
0.1
|
6.5
|
43.63
|
55.30
|
7.0
|
196.0
|
147.02
|
68.79
|
71.65
|
72.52
|
86.96
|
0.6331
|
25.3
|
②辉泽牌
|
11.1
|
8.7
|
1.1
|
0
|
0
|
6.3
|
45.30
|
57.90
|
6.3
|
196.5
|
167.43
|
70.78
|
78.26
|
85.04
|
87.36
|
0.7429
|
25.8
|
③龙灯·统旺牌
|
12.3
|
12
|
0.9
|
0
|
0
|
8.8
|
54.57
|
70.10
|
7.5
|
262.7
|
181.50
|
74.90
|
79.78
|
88.76
|
90.94
|
0.8072
|
37.6
|
④日曹牌
|
11.4
|
10
|
1
|
0
|
0.2
|
7.1
|
51.20
|
58.20
|
7.1
|
213.3
|
168.33
|
71.32
|
78.97
|
86.21
|
88.62
|
0.7640
|
27.6
|
⑤百功牌
|
12.1
|
11.3
|
1
|
0
|
0.1
|
8.6
|
52.89
|
66.90
|
7.5
|
258.5
|
174.62
|
73.19
|
79.33
|
88.45
|
89.90
|
0.7952
|
35.4
|
⑥清水(ck)
|
9.0
|
9.3
|
1.5
|
0.1
|
0.3
|
5.3
|
42.89
|
51.90
|
7.2
|
200.0
|
137.19
|
65.64
|
67.34
|
67.64
|
86.68
|
0.5863
|
|
表3:
表4: 各品种(系)的生育特性、植株性状及经济性状表
(物候期以月/日表示)
品
种
|
播
种
期
|
出
苗
期
|
开
花
期
|
成
熟
期
|
收
获
期
|
生
育
日
数
(天)
|
主
茎
高
(cm)
|
侧
枝
长
(cm)
|
总
分
枝
数
(个)
|
①百泰牌
|
4/29
|
5/11
|
6/15
|
8/19
|
8/25
|
119
|
43.63
|
55.3
|
7
|
②辉泽牌
|
4/29
|
5/11
|
6/17
|
8/17
|
8/25
|
117
|
45.3
|
57.9
|
6.3
|
③龙灯·统旺牌
|
4/29
|
5/11
|
6/16
|
8/17
|
8/25
|
117
|
54.57
|
70.1
|
7.5
|
④日曹牌
|
4/29
|
5/11
|
6/15
|
8/16
|
8/25
|
116
|
51.2
|
58.2
|
7.1
|
⑤百功牌
|
4/29
|
5/11
|
6/13
|
8/18
|
8/25
|
118
|
52.89
|
66.9
|
7.5
|
⑥清水(ck)
|
4/29
|
5/11
|
6/12
|
8/16
|
8/25
|
116
|
42.89
|
51.9
|
7.2
|
5 结论与建议
从以上各表可以看出,喷施药剂龙灯统旺牌比喷施清水增产61.7kg,增幅30.85%,防治叶斑病效果为37.6%,喷施百功药剂比喷施清水增产58.3kg,增幅29.51%,防治叶斑病效果为35.4%,喷施日曹牌甲基托布基比喷施清水增产43.3kg,增幅为21.65%,防治叶斑病效果为27.6%,喷施辉泽牌药剂比喷施清水增产36.7kg,增幅18.35%,防治叶斑病效果为25.8%,喷施药剂百泰牌比喷清水增产26.7kg,增幅为13.35%,防治叶斑病效果为25.3%。
花生叶斑病以预防为主,化学防治为辅,化学防治是花生高产、稳产的关键措施,受叶斑病危害的花生必须进行化学防治,推荐使用防效高的龙灯统旺牌多菌灵,百功咪锰多菌灵,日曹牌甲基托布津,甲基硫菌灵等杀菌剂,以上五种杀菌剂都对花生叶斑病防效显著,其增产效果也显著,在叶斑病区种植花生,有关部门要提高花生种植户对叶斑病造成花生减产减收危害的重视,加强技术宣传力度和统治技术指导,结合病虫预测预报,及早防治,强化机防服务,提高对叶斑病的防治效果。
2013年10月20日
|